按完此穴,唐流产孕妇竟起死回生,体虚妇
气海穴,补气要穴,有一穴暖全身之美誉,对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妇科疾病更有很好疗效。谈古论今,聊一聊气海这个人体要穴。
谈古·
唐孕妇霍乱流产将死,按气海穴起死回生
唐朝时,有位妇女怀孕有五六个月,谁想霍乱盛行,不小心受感染,上吐下泻一天一夜,忽觉腹中胎儿掉下,整个人顿时没了精神,似乎体内气息正一点点往外跑。家人赶紧去找大夫,又觉的没啥希望,把寿衣都给她穿好了。
但这位大夫却坚持诊治,说这种突然出现的脱证,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挽回余地。大夫说,病人因感染霍乱大吐大泻,丢失大量阴液,同时又因流产丧失大量气血,只要治疗得当,机会还是很大的。
而这时,病人已完全没了意识,叫她也不答应,脉象就像漂在水上的麻线,十分微弱且不清楚。大夫赶紧让丫鬟给病人不停顺时针按摩气海穴,然后开了益气生阴的汤药让家人煎煮服下。
没多久,病人竟渐渐有了起色,先是睁开眼,然后能说话了,过了一会儿竟能自己翻身了。没过几天,她的病就好了八九分。
补虚要穴——气虚体虚,找气海大夫之所以让按摩气海穴,正是因为气海是补虚补气要穴。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导引养生之术里常说的下丹田就是指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验证于临床,对于先天虚弱、产后体虚、劳损太过、大病新瘥等证以及因体虚导致的外邪侵袭等病均可取其作治疗要穴,疗效显著。
化湿之穴——湿邪为患,找气海大夫用气海穴施治,不仅因其补虚,还因其可化湿理气。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湿邪,常常在诱发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痰、饮作为湿邪不同表现形式,在病理过程中均可阻滞气机。
气海穴作为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常具有较好疗效。
验证于临床,气海穴可广泛用于各种妇科疾病和男科,如:慢性盆腔炎属于寒湿阻滞,膏药贴敷气海,配合水分、水道、地机等穴,常能收到化湿理气、通络止痛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月经不调或痛经等都能得到很好缓解。
论今·
著名中医治呃逆,扎气海手到病除
看完古人如何用气海救命于濒危的例子,再来看看怎样用这个穴位解决日常生活的小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著名老中医裴廷辅,治病很有经验,他改善呃逆症状,从来只扎气海和膻中,效果奇好,手到病除。
理气之穴——气机不畅,找气海原理并不难懂,膻中穴打开气行道路,然后针刺气海穴,使上逆的气正常下行。就像大禹治水,最重要的是疏通道路,让无处排放的水能够顺利进入大海,不至于泛滥成灾。这一点上文也已提到,气海穴,具有化湿理气之功效。
妙用·
气海穴还治雷诺氏病
除此之外,气海还可有效治疗雷诺氏病。乍听这个病名挺吓人,实际就是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的手脚冰凉、颜色发青发紫的情况。
从立冬开始,每周艾灸或膏药贴敷气海穴。坚持一冬,一般都会取得良好效果。
在哪·
气海穴位于腹部脐下1.5寸
介绍气海穴这么多,那它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呢?
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乏力、体虚、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病、阳痿遗精者,均可善用此穴。建议艾灸、按摩、中医膏药贴敷等。
赞赏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宫寒的四大谣传,你中过几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