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丨妇科病如何进行膏方调养

时间:2017-4-7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冬季的到来常使许多女性感到困扰,因为此时手脚冰凉、月经紊乱等妇科问题总是特别容易出现,幸好,冬季恰好是调养身体的最佳时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正是人体冬藏精血、精气的大好时机,除常用食补之外,可选用膏方调补肝肾、补养气血、增强体质、抗病祛邪。

“冬补膏方”犹如农民种田,冬天给土地施上农家肥,所谓“基肥”一样,增加土地肥力以利于来年农作物丰收,给自己的身体添加“基肥”增强体质、养精蓄锐,以达到增强免疫功能,防病治病之目的。

因此有妇科疾病困扰的女性,如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习惯性流产、产后病、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可以通过膏方来调治,根据个人体质、病情不同,针对性的开“个性膏方”进行调补。

月经病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损或气滞血淤导致不能顺畅行经。中医采用的膏方,除了具有治疗作用外,更关键的还在于一个“调”字。即结合膏方的特点,根据个人的具体症状,从调节女性内分泌入手,令气血通畅,使精血滋养全身,由内而外地全面调理。

专家指出,调经治法,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肾为主导,调经亦以补肾为重要治法。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秘,精血俱旺。肝主疏泄,易被情志所伤,疏肝之法,重在理气开郁,通调气机,佐以养血柔肝。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而健脾之法,在于升阳、健运养血。

带下病

带下病即白带异常,中医认为女性带下病者,多因脾肾亏虚,带脉失约,湿热之邪下注所致。性生活过度、饮酒过多等导致亢奋,气血就会暗耗,气血不足不能化经水,就容易产生带下病,如果再遇上脾胃不和、肝气郁结、湿热侵袭,带下病就会愈加严重。这个时候运用膏方,需要大补脾胃之气,佐以疏肝之品,脾气健则湿气消,白带分泌不正常的毛病就可治愈。

不孕症

膏方治疗作用广泛而全面。对于先天或后天不足导致冲任、胞络发育不良或功能失调导致不孕或因感受外邪、久病失血、房事失节等损伤正气而致的气血虚弱、脏腑功能衰弱所引起的不孕症,起到了补虚扶正,调和阴阳,养经种子之效。对于感受寒、湿、热邪,邪壅经络,瘀阻脉络而致的邪实壅盛或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之不孕症,起到了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和气血,调经种子之功。

不孕症的发病因素种类繁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故运用膏方治疗时,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纠偏去病,整体调理。

习惯性流产

在妊娠病中,膏方尤善治滑胎,即西医之习惯性流产。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而为气血之始,是生殖之根;脾主健运而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滑胎之病因,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导致人体气血亏虚,肾气不固,内热伤胎,治疗以补虚论治,尤以肾为核心。

其治疗的步骤,强调妇女未孕前的预防性治疗和怀孕后辨证论治相结合。总之,在补肾为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孕妇的体质,或温肾健脾,或疏调气血,对滑胎的保胎防漏有很好的效果。

产后病

妇女产后,气血损耗,又要哺乳,更加消耗气血。产后运用膏方调理是很适合的。但是产后膏方调理不能一味补虚,必须要根据病症自身特点,辨证论治。膏方选药时必须顾护气血。遵从“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于苦寒”的原则。同时谨记产后三禁:“禁峻下、禁通利小便、禁大汗”。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

盆腔炎症多由湿热实证引起,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故证情多为虚实夹杂。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肝肾亏损、湿热瘀滞证、正虚复感湿热、冲任受损证疗效显著。治疗应以扶正与祛邪并重,气血同补,病邪自去,肝肾充足,则可痊愈。

更年期综合征

《女科百问》云:“七七则卦数以终。终则经水绝止”。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主要以潮热汗出、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为主要表现。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多为肝肾阴虚,阴阳失衡所致,用膏方滋补,平调阴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治疗上偏阴虚者宜补益肝肾,偏阳虚者应补其肾阳,方药如山茱萸、熟地、杞子等益肾填精;巴戟天、仙灵脾温肾助阳;心肾不交者予黄芩、山栀泻火,白芍、阿胶交通心肾。合理用药,才能达到平衡阴阳之功,帮助患者安度围绝经期。

关于唐山工人杏林景苑(中医科)

●医院中医科成立于年。

●医院中医科指定官方网络平台。

●河医院。









































白癜风饮食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bfbz/411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