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西安市第五医院2017年冬病夏治
医院年
冬病夏治“三伏贴”已经开始啦!
请患者朋友们赶快行动吧!
医护人员为您提供满意优质服务!
年“三伏”总天数为40天,三伏天分别是:
初伏:年7月12日-年7月21日(10天)
中伏:年7月22日-年8月10日(20天)
三伏:年8月11日-年8月20日(10天)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典籍《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的“长夏胜冬”等中医养生治未病思想,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灸、中药内服、中药熏洗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消灭蛰伏在体内的阴寒之邪,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减少和避免宿疾发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适宜“夏治”?夏季五行属火,自然界阳气旺盛升发,若夏季养生不当,在冬季便会招致疾病发作。常见的“冬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种风湿病,以及阳虚体质人群或老年人由于阳气匮乏而导致的畏寒、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多半是因体内阳气虚衰、外邪侵入而致。基于中医“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的理论,便有了“冬病夏治”这一传统特色疗法。
夏季阳气充足,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愈升愈旺的趋势,气血流通旺盛,药物容易吸收,“冬病”暂得缓解,体内凝寒之气易散,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物,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另外,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
患者朋友们可以来我院风湿免疫科各病区、内科各病区、儿科门诊贴“三伏贴”,切勿错过冬病夏治的良机。
我院开展三伏贴各病区联系
风湿免疫科一病区:-
风湿免疫科二病区:-
风湿免疫科三病区:-
风湿免疫科五病区:-
风湿免疫科六病区:-
风湿免疫科七、八病区:-
-
骨质疏松科病区:-
-
骨科病区:-
内科一病区:-
内科二病区:-
-
内科三病区:-
-
内科五病区:-
-
内科六病区:-
妇产科下设儿科门诊:-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症:
1、风湿免疫科
医院是国医院建设单位、国家重点风湿病专科、心血管重点专科。科室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采用内服药物(中药、西药)、局部熏洗、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寒性关节痛、产后风湿等风湿病以及腰膝冷痛、四肢不温、老寒腿、空调病等风湿症;同时也可以治疗体虚感冒、慢性咳嗽、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脾胃病;痛经、女子宫寒等妇科病。女子宫寒等疾病效果显著。
2、内科
采用内服中药加穴位贴敷,内外同治防治慢性疾病效果显著,开展了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等独特疗法。
擅长治疗慢性、顽固性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患者辩证属体质虚寒者;
慢性、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缓解期的患者;
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属虚证寒证者。
3、儿科
根据小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个体差异配制外贴药膏及内服汤剂,通过穴位外敷和中药内调,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肺系的疾病。
三伏贴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
2、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表面破损或者严重皮肤病者;
3、属热证者:如发热、体质实热容易上火者。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20分钟-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赞赏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西安慈爱妇产科医院一个月两次月经正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