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时间:2020-8-13来源:妇科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6768.html

中西医对甲状腺、乳房、子宫、卵巢肿块、肿瘤的不同看法与不同治疗

在人体的十二经脉中,唯独厥阴肝经特别容易堵塞,因为它与人的情志相关紧密,人的情志变化都会对厥阴肝经产生影响。而今越是大的一线城市,工作节奏相对都比较快,工作压力会相对较强,人际关系也会比较复杂、比较紧张,这都会对人的情志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厥阴肝经的通畅。

女性由于生理原因的关系,则比男性来说较容易生气,情志变化也比男性更大,常常会出现个人情绪的紧张、压抑,容易发火或生闷气。一生气,厥阴经就容易堵塞,相火更容易上升,会使人体产生气滞。如果其长久不悦或长久得不到宣泄,这种厥阴经络的堵塞引起的气滞会造成血瘀,会引起人体某些部位肿块、肿瘤。如郁结于上会引起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郁结于中会引起乳房小叶增生、乳房肿块、肿瘤;郁结于下会引起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等。所谓“一郁三结”指的就是厥阴经的气郁和上中下三部的结节、肿块、肿瘤的产生,即所谓“一根藤上会生出多个肿瘤”。

以上是中医对女性甲状腺、乳房、子宫、卵巢肿块、肿瘤产生的病机分析。当然影响女性厥阴经络堵塞的原因不仅仅是情志问题,还有很多原因,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加以阐述。但西医则不同,西医把甲状腺问题归类为内分泌科,把乳房问题归类为乳腺科,把子宫、卵巢问题归类为妇科,各科医生一般只看本科的疾病,遇到结节、肿块、肿瘤一是随访观察,二是开刀摘除肿瘤。这从西医发展的基点——人体解剖学来说没错,甲状腺、乳房、子宫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可是,遗憾的是事实告诉我们:往往乳房开刀后,子宫、卵巢出现了问题;子宫、卵巢开刀后,甲状腺又出现了问题,或甲状腺开刀后,子宫、卵巢出现了问题;子宫、卵巢开刀后,乳房又出现了问题。上中下三个部位轮回转,即西医的所谓转移。

其实,病症虽然处在甲状腺、乳房、子宫、卵巢等不同的位置,但病因却离不开一条厥阴经络的堵塞。不解决厥阴经络的堵塞问题,开刀只能治表而无法治本,除非把甲状腺、乳房、子宫、卵巢等全部摘除。但就是全部摘除了,厥阴经络的堵塞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身体依然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周围已出现了很多很多。

大家可以去关心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有没有甲状腺肿瘤未开刀前就有乳房胀痛的?有没有子宫肿瘤未开刀前就有乳房胀痛的?有没有乳房肿瘤开刀切除了乳房,而后又查出子宫或卵巢肿瘤的?有很多很多。但患者不知,只是听医生说肿瘤转移。设想一下,在土壤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拔除一棵小草是否还会有新的小草发芽?在一个单元面积内拔除一个大树是不是小树会长的更快?

本人想借“一郁三结,一根藤上生出多个肿瘤”为题,向大家介绍中医是如何诊治女性厥阴经络的堵塞,中医是如何诊治上中下三个部位,即甲状腺、乳房、子宫、卵巢等肿瘤的。

(二)乳房肿块、肿瘤滋生的原因与症状

根据有关卫生部门的调查,近三至五年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而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在近10年间增长了30%以上。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乳腺增生、结节是指乳腺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结节从本质上来说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乳腺增生、结节与乳腺恶性肿瘤虽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乳腺增生、结节恶变成为癌症的风险往往要大于健康的人。

一、乳房肿块、肿瘤滋生的原因

西医认为乳腺增生、出现乳腺肿块的根源在于内分泌失调。从中医理论来说,乳腺增生、出现乳腺肿块的根源是肝气不疏,厥阴肝经堵塞。因为肝经是循行于两肋,并经过乳腺,当肝气瘀阻不畅,就会影响气血流通,如瘀阻厉害并且时间长久,就会在相应的部位出现肿块。乳房出现肿瘤的原因会复杂些,但厥阴肝经堵塞也是乳房出现肿瘤首要原因之一。那么厥阴肝经为什么会出现堵塞?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肾阳不足。春天时,万物新生,草木皆开始生发。人体的肝在中医的五行中是木,它应该与大自然一样,开始生发。但有些人由于冬天未能很好收藏,肾阳不足,下焦过寒,不足以温暖肾水来养肝,到了春天肝气无法与自然同步生发。由于人体中肝主升发,但春天时肝却无法生发,则会引起肝气瘀阻不畅,使人体产生气滞,气滞又会带来血瘀,从而导致厥阴肝经的堵塞。

2、脾阳不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其人脾土虚弱,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不能正常运化水湿,进而聚湿为痰,瘀阻经络。

3、胃降不顺。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机运行是左升右降,即肝气由左而升,胃纳由右而降。如右路胃降不顺,自然会影响左路肝气的升达。反之,左路肝气的郁结也会影响右路胃降的不顺。

4、情志问题。很多女性爱生气、爱生闷气,容易郁闷、焦虑、忧愁,如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就会造成体内气机瘀滞、厥阴经络的堵塞。

5、生活无常。所谓生活无常即指生活不按“天人合一”的常规作息,不少年轻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抽烟喝酒样样会,白天该起时不起(人体阳气无法生发)、晚上该睡时不睡,上班时久坐不动(人体气机运行欠畅),饮食却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需要耗用人体的大量气血)。

6、过分追求时尚。有些女性为了追求时尚、追求性感、追求曲线之美,拼命挤出乳沟,岂知长期挤出乳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会诱发乳腺增生。

此外,滥用雌激素也是引发乳房肿块、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女性听信服用雌激素可延缓衰老,则盲目服用含有雌激素的各类保健品,岂知在增加雌激素的同时也增加了患乳腺肿瘤的机会。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二、乳房肿块、肿瘤的症状

1、乳房胀痛,呈周期性,在月经来前会加重,在月经过后会减轻或消失。如是乳房肿瘤则周期性不明显。

2、触摸乳房可发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大小不等,其质软或韧,无粘连,可活动,呈椭圆形。如是乳房肿瘤则边界会出现不清,有粘连,触摸可动,但是否肿块有根。

3、乳房外形及表皮正常,大多数患者无触痛感和压痛感,腋下淋巴结无肿大,乳头不回缩,可有黄绿色、棕色血性液体流出。但如果是乳房肿瘤则乳房外形会改变,表皮颜色也会出现异样,有触痛感和压痛感,严重时痛感会渗透至后背、肩膀,腋下淋巴结也会肿大。

4、有些患者会有头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

(三)乳房肿块、肿瘤的中西医诊治与预防

一、西医对乳房肿块、肿瘤的治疗方法

乳房肿块、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在乳房肿块、肿瘤的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痊愈。西医对乳房肿块的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激素类药物,我建议患者不要采用激素治疗,毕竟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激素类药物的剂量又很难把握,不少患者在服用激素类药物之后出现肥胖、多毛、变声、闭经等不良反应,这给患者日后的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乳房肿瘤西医一般会建议开刀,并且认为越早开刀越好,开的越彻底越干净越好。我建议患者不要轻易选择开刀,因为开刀不能解决滋生肿瘤的根本原因,想一想吧,在土壤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拔除一棵小草是否还会有新的小草发芽?在一个单元的面积内拔除一个大树是不是小树会长的更快?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肿瘤危及生命时,才选择开刀。开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医院医生说,乳房肿块可以采用最先进的微创手术,表面伤口很小,不会影响外观。但是微创手术只能做到表面伤口很小,对乳房内部腺体组织和神经的创伤却是非常大的。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乳腺炎、胸背部神经痛、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后遗症和不良反应。手术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乳腺增生结节、肿块在手术后复发率高达80%左右。

二、中医对乳房肿块、肿瘤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治病求源、标本兼治”。中医治疗乳房肿块、肿瘤是在分析患者病症和体质之后,找出疾病的病源,然后从病源上入手进行治疗。虽然本人在5月15日发表的(二、乳房肿块、肿瘤滋生的原因与症状)上已对引起乳房肿块、肿瘤的原因归纳为七项,除了滥用雌激素之外,都与肝气瘀阻不畅,厥阴肝经堵塞有关。所以治疗乳房肿块、肿瘤的基本大法应该是从调理气血运行入手,注重理气、祛瘀、软坚、散结,标本兼治、扶正固本。不是把目光仅仅定留在消除肿块上,而是从病源对症治疗,这才是中医真正的王道治法。

对乳房肿块、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是比较广泛的,但并不是千人一方,也没有所谓的祖传秘方,而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致病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根据引起乳房肿块、肿瘤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脾虚痰凝型、肾虚血瘀型、胃降受阻型、雌激素过高型等几类。

1、肝郁气滞型

肝郁气滞型的症状:腹胀嗳气,两肋骨底部区域胀痛,乳房胀痛,乳房肿块随喜怒而消长。

肝郁气滞型的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肝郁气滞型的可用药方:柴胡9克、夏枯草9克、赤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姜半夏10克、枳壳6克、党参15克、生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草6克、青陈皮6克、当归12克、丹参10克。

2、冲任失调型

冲任失调型的症状:乳房胀痛,胀痛随月经来潮而加重,月经净后而减轻。

冲任失调型的治疗原则:调理冲任,通络散结。

冲任失调型的可用药方:柴胡6克、桂枝6克、制香附9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丹参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炒白芍10克、杜仲10克、鸡血藤12克、炙黄芪15克、青陈皮6克、阿胶10克。

3、脾虚痰凝型

脾虚痰凝型的症状:腹胀,大便粘而不成形,早晨起床后咽喉有痰、白色居多,乳房胀痛无规律、时重时轻,月经来时色谈,量少。

脾虚痰凝型的治疗原则:健脾化湿,化痰散结。

脾虚痰凝型的可用药方: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青陈皮6克、当归15克、丹参10克、炒薏米仁20克、干姜5克、制半夏12克、细辛2克。

4、肾虚血瘀型

肾虚血瘀型的症状:怕凉,四肢不温,大便不成形,腰酸,乳房胀痛不明显,月经会推迟来,月经来前小腹痛,月经来时色紫红,第一、二天会有血块,量少。

肾虚血瘀型的治疗原则:温肾补阳,活血化瘀。

肾虚血瘀型的可用药方:干姜5克、制附子5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杜仲10克、续断6克、何首乌10克、炒白芍10克、鸡血藤15克、川芎6克、丹参10克、熟地12克。

5、胃降受阻型

胃降受阻型的症状:腹胀,吃饱了更胀,嗳气,有时会有泛酸,大便特臭、粘,晚上不易入睡,心窝会有些闷、有点儿隐隐作痛,乳房胀痛无规律、时重时轻。

胃降受阻型的治疗原则:调理中焦,理气降胃。

胃降受阻型的可用药方: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青陈皮6克、炙草6克、枳壳6克、制香附10克、制半夏10克、五味子5克、焦神曲15克、炒鸡内金12克、九香虫6克、麦冬9克。

6、雌激素过高型

雌激素过高型的症状:乳房胀特别明显、乳房痛时有时无,月经会推迟来或提前来,但推迟者居多,甚至于推迟至一个半月,月经量时多时少,人体会稍稍发胖。

雌激素过高型的治疗原则:停止服用任何带有雌激素的药品或保健品,调理气血,促使人体阴阳平衡。

雌激素过高型的可用药方:

气虚型可用药方: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炙草6克、山药10克、青陈皮6克、茯苓15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柴胡6克、枳壳5克。

血虚型可用药方:当归15克、赤白芍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丹皮6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炙草6克、青陈皮6克。

以上药方只是针对乳房结节、肿块、良性肿瘤的治疗,如是乳房恶性肿瘤,则应根据患者的人体素质情况、肿瘤的生长速度情况对症论治。

三、乳房肿块、肿瘤的预防

乳房结节、肿块、肿瘤的滋生过程是会给患者一些明确“信号”的,其中乳房的胀痛便是主要“信号”。大多数患者在月经来的前五天,乳房会有胀痛。但有的较轻,可以忍受;有的较重,只要有轻微的震动、碰撞都会胀痛难忍。轻者随着月经到来自然消失;重者月经干净后疼痛还不缓解。往往轻者会忽视,觉得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更有许多女性觉得经前乳房胀痛的人很多,是正常现象。其实只要是乳房胀痛就是有问题,就应该去看医生,去查找胀痛的原因,去对症治疗。

那么如何来预防呢?一是要改变无规律的生活状态,按常规作息,冬天要保持收藏,春天要保持升发;二是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尽可能避免生气、抑郁的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三是在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狗肉等发物;四是要远离保健品,特别是增加雌激素的保健品;五是不要在追求时尚、追求美的同时忘记保暖,下焦受寒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肾阳,对肝木的正常升发不利。

给大家一个女性养生保健的中医保健茶:用炙黄芪10克、麦冬10克、玫瑰花3克、五味子3克泡茶喝,这是一天的量。如在大伏天,可用西洋参10克替代炙黄芪。

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子宫肌瘤长到约5公分大小时,在患者下腹部可触及肿物,并会有压迫感。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为常见。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近年来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国内报道最小的患者只有15岁。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我国20%~30%成年女性患有子宫肌瘤,每年新发病人在万以上。传统的治疗方法基本上是以手术切除子宫为主。据最新统计,我国每年有万女性失去子宫,其中多万都是由子宫肌瘤引起的。

但很多女性对子宫肌瘤的认识不够,认为子宫肌瘤只是一种良性肿瘤,生了子宫肌瘤也不重视,认为如果长大了开刀就可以。从而拖延了治疗时间,导致子宫肌瘤的恶化。

一、子宫肌瘤、肿瘤滋生的原因

西医认为引起子宫肌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子宫肌瘤是在子宫壁内引起一种肌肉纤维反应而产生;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内分泌素有关。

2、子宫肌瘤一般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它的发生与雌激素过高、长期刺激有关,雌激素过高能促使子宫肌瘤增生肥大。

3、子宫肌瘤在临床常见于育龄妇女,尤其是在过高雌激素环境下,如妊娠期、外源性过高雌激素影响(滥用雌激素保健品)下,子宫肌瘤生长明显,而在女性绝经后,子宫肌瘤会逐渐缩小(不一定,我曾经治疗过几位近60岁的患者)。子宫肌瘤患者常常伴有卵巢充血、子宫内膜增长过长,这些都与滥用雌激素或常服雌激素保健品,造成雌激素刺激过多有关。

4、正常性生活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处于正常良好的分泌状态。如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诱发子宫肌瘤。

中医认为引起子宫肌瘤、肿瘤的主要原因与引起乳腺肿块、肿瘤的原因是一致的,是厥阴肝经的堵塞。一是因为厥阴肝经绕阴器而走;二是人体一身之气皆从肝气的升发开始,如肝气郁结,则会影响到人体一身之气的运行。而气为血之帅,气机的瘀阻会直接影响到血的运行,长久的气机瘀阻一定会形成痰结血瘀。

所以引起子宫肌瘤、肿瘤的主要原因依然离不开厥阴肝经的堵塞。至于厥阴肝经为什么会出现堵塞?本人在“女性容易一郁三结,一根藤上生出多个肿瘤(上)”中已列出“肾阳不足、脾阳不足、胃降不顺、情志问题、生活无常、过分追求时尚“等六项因素,在此省略。

如果要将子宫肌瘤、肿瘤的滋生原因概括起来,那么可以用三个字,即“郁虚瘀“。郁是指人体的气机有郁,如胃降不顺、情志问题、生活无常等都会导致人体气郁;虚是指人体的中气、阳气虚了,如女性爱美,要风度不要温度,冬天穿夏装,雪还未化,就有穿超短的,不注意保暖,这会导致人体阳气的过于耗损而产生虚,虚了,寒性凝滞,就会出现瘀。肾阳不足、脾阳不足这都已证明人体阳气的虚弱;瘀是指人体的寒结血瘀,前二项郁和虚,皆会导致人体瘀结,引起气滞血淤或气虚湿凝。淤血凝结胞宫,冲任受损,新血不得归经,日久而形成“癓瘕”、症瘕”,中医说的“癓瘕”即现今所称的子宫肌瘤、肿瘤皆包括在内。

二、子宫肌瘤、肿瘤的症状

1、经期、经量的改变。随着子宫肌瘤、肿瘤长大,子宫腔也会变大,子宫内膜面积也会增大,影响子宫的收缩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黏膜下肌瘤,均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月经量过多或出血不规则。

2、下腹坠胀、腰背酸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如带蒂的子宫肌瘤发生扭转,可出现急性疼痛,并会伴有发热。

3、白带增多,伴有臭味。肌壁间子宫肌瘤会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若为黏膜下肌瘤,其表面容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的脓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

4、出现压迫症状。随着子宫肌瘤、肿瘤长大(约大于10cm时),如长在子宫体前壁,有些会压迫膀胱,造成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如长在子宫体后壁,有些会压迫直肠,而出现便秘。

5、出现贫血症状。子宫肌瘤、肿瘤的生长会造成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出血不规则。如经久不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会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常感乏力。

6、出现不孕。如子宫肌瘤、肿瘤的长大,压迫了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均会导致不孕。

7、出现低糖血症。由于子宫肌瘤、肿瘤而伴发低糖血症的非常少。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当子宫肌瘤、肿瘤通过治疗痊愈或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三、对子宫肌瘤、肿瘤的治疗中应规避的误区

1、过度治疗会导致卵巢早衰。如滥用手术治疗危害极大,除了常见的手术副作用外,还有复发、手术损伤带来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加剧、卵巢功能的衰退等风险。

2、放任自流会使病情急转直下。如出现一些轻微的异常,像月经不调、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痛、白带增多等,不要疏忽,这些异常现象很有可能是子宫肌瘤、肿瘤的早期症状。

3、一刀切之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手术切除不能解决子宫肌瘤、肿瘤滋生的根本原因。不少女性在切除子宫肌瘤后,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又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检查子宫内又出现新的肌瘤。显然,这不是复发,而是原有微小的子宫肌瘤加速生长而致。

4、放射治疗副作用无法规避。放射治疗常导致绝经、继发炎症等副作用,危害大,且无法规避。

四、中医对子宫肌瘤、肿瘤的治疗方法

中医把子宫肌瘤、肿瘤归属于“症瘕”范畴。而“症瘕”的形成都与人体的气机郁结、中气虚弱、气血失调、寒结血瘀有关。子宫肌瘤、肿瘤的根本病因是“郁虚瘀”,郁是起因,虚是根本,瘀是过程,瘤是结果。中医对子宫肌瘤、肿瘤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身体体质状况,”郁虚瘀“的变化程度,分类诊治。主要可分为气滞血瘀型、阳虚寒结型、气虚湿凝型、气血双亏型。

1、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的症状:腹胀嗳气,两肋骨底部区域时有胀痛,有时乳房也会有胀痛,胀痛会随喜怒而消长。小腹部常常有坠胀感。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少,月经干净后一、二天又会少许出血。

气滞血瘀型的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气滞血瘀型的可用药方:生牡蛎15克、浙贝母12克、柴胡9克、夏枯草6克、赤白芍各10克、制香附10克、制半夏10克、枳壳6克、炙黄芪20克、茯苓15克、青陈皮6克、当归12克、丹参10克、王不留行10克。

2、阳虚寒结型

阳虚寒结型的症状:腰酸怕凉,四肢不温。大便不成形,有时一天会拉几次。小腹常常感觉凉凉的,有压迫感。月经周期会推迟,月经来前小腹痛,月经来时色紫红,量少,多血块。

阳虚寒结型的治疗原则:温肾补阳,驱寒化结。

阳虚寒结型的可用药方:干姜6克、制附子5克、桂枝6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杜仲10克、续断6克、何首乌10克、鸡血藤15克、川芎9克、阿胶12克。

3、气虚湿凝型

气虚湿凝型的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常感困乏。小腹常常有坠胀感,大便溏稀。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提前或延长,周期不规则。

气虚湿凝型的治疗原则:补气健脾,化湿散结。

气虚湿凝型的可用药方: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草6克、青陈皮各6克、柴胡9克、防风6克、当归15克、炒薏米仁20克、干姜5克、制半夏12克、泽泻10克。

4、气血双亏型

气血双亏型的症状:脸色苍白、动则头晕、气喘、心慌。小腹常常有坠胀感。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无规则,月经量少,色淡,常常经期延长至七到十天才净。

气血双亏型的治疗原则:补气行滞,补血化瘀。

气血双亏型的可用药方:炙黄芪15克、山药12克、茯苓15克、炙草6克、青陈皮各6克、柴胡9克、桂枝9克、制香附10克、枳壳6克、当归12克、熟地18克、阿胶12克、丹参10克、王不留行10克、川芎9克。

以上药方只是针对子宫肌瘤、良性肿瘤的治疗,如是恶性肿瘤,则应根据患者的人体素质情况、肿瘤的生长速度情况对症论治。

五、子宫肌瘤、肿瘤的预防

1、要改变无规律的生活状态,按常规作息,冬天要保持收藏,春天要保持升发。

2、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尽可能避免生气、抑郁的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要远离保健品,特别是增加雌激素的保健品。

4、要饮食均衡,营养合理。经有关部门研究结论,高脂肪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促进女性雌激素的分泌和储存,而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的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相关。因此患者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坚持低脂肪饮食,多吃五谷杂粮,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高脂、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

5、注重避孕保健。人工流产或多或少会损伤子宫颈或子宫,增加女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因此,女性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人流的次数,从而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

6、定期检查。30岁至50岁的女性应坚持每年一次B超检查,子宫中滋生的肌瘤、肿瘤通过B超检查就能给出结果。

7、及时复查。当检查首次确诊为子宫肌瘤后,女性应定期复查,依据病情的发展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赞赏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by/884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