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的实用调养方法

时间:2017-4-16来源:妇科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妇科疾病

  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引起失眠多梦、烦躁不安、性冷淡、内分泌失调、容颜憔悴,甚至更年期提前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妇科病看起来难治,其实用艾灸治疗妇科病简单又有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常规取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治疗宫颈炎的艾灸验方

  艾灸选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舒服的感觉,每次选5-6个穴位灸20~30分钟,7天一疗程,休息1天,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3个疗程。

  日常调养:可用女宝、五指毛桃汤、八珍粉、养元膏。

  欲了解详情   艾灸选穴:三阴交、阿是穴

  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7天一疗程,休息1~2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治疗月经不调

的艾灸方法

  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月经量过多、过少都不正常,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还有要注意的是除了治疗是一方面,还要调整好心态,有正常的生活规律,解除精神压力。同时,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不要抽烟喝酒,保持情绪稳定和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1血虚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40分钟,内关、涌泉各20-30分钟。

  此种痛经平时可用八珍粉和女宝丸来缓解,食疗方面可以用养元膏、姜枣茶、木瓜红枣汤等(欲了解详情   症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要求:归来不低于2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35分钟,三阴交20分钟。

  此种痛经日常可用草苁蓉汤、扶阳汤、坤宝、肾宝来调养,效果甚佳。

3血寒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要求:关元、八髎穴艾灸3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20分钟。

  此种痛经,可用扶阳汤和坤宝来缓解,日常可多食用姜枣茶、红枣桂圆鸡蛋汤、八珍粉、草苁蓉汤等。(欲了解泽正的朋友们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艾灸取穴: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要求:关元、命门各30分钟。肩井、太冲各20分钟。

  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月经量过多、过少都不正常,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还有要注意的是除了治疗是一方面,还要调整好心态,有正常的生活规律,解除精神压力。同时,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不要抽烟喝酒,保持情绪稳定和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治疗白带外阴瘙痒的艾灸验方

  艾灸取穴:带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肝胆湿热者加太冲、行间、阴陵泉,脾虚湿盛者加丰隆、脾俞、中脘、小肠俞,阴虚湿热者加肾俞、太溪、丰隆、行间。

  方法: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子宫脱垂的艾灸验方

  子宫脱垂,属于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

  艾灸取穴:百会、神阙、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百会可以艾条悬灸,每次艾灸10分钟,每天1次。三阴交开始可以每天1次,5天后,可以隔天1次,每次20分钟。

  日常调养方法:可用补中益气丸,坤宝丸,健脾丸,八珍粉,养元膏,五指毛桃汤。

艾灸止

妇女血崩的疗法

  血崩是中医的名称,是形容月经过多或非时而下,像河流决堤,崩泻而下,凡功能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均可出现这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虽多,但如应用不当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中药治疗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但吃汤药既费时,又麻烦。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左右各一。艾条悬灸15-20分钟(先灸一侧,再灸另侧),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使疗效更为巩固。灸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心情也随之开朗,经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

Q

艾灸隐白穴为什么能止血崩呢?

  祖国医学认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 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其中又以健脾最为重要。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照经络学说的原理,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虽然疗效显著,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时,医院。

艾灸治疗痛经

的最简单方法

  经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月经病,很多妇女都有过痛经的病使,每当月经来潮,痛经就会找上门来,这么好的文章来自   ①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艾灸悬灸,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②取神阙(肚脐)、子宫穴。按常规灸法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敷贴法

  ①取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先将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乙醇)适量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为糊状,外敷脐,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药,月经3天后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治愈为止。

  ②将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为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加热敷脐,每日1次,经前连用3天,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穴位图解关元穴

  位置: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可以用艾条悬灸每次灸25-30分钟。

归来穴位置: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子宫穴

  位置:在下腹部,中极旁开3寸。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吴少冲老师中医世家

中医师

中药师

五行针灸师高级公共营养师

幼秉家学

  先后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及中西医临床专业。

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后拜师于山中大德,跟随师父学习中医心法。   曾受教于五行针灸大师诺娜?弗兰格林。   擅长亚健康体质的调养、结石病及妇科不孕证等的整体调理。年创办广州泽正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从事未病养生及健康咨询工作。

目前研究方向:传统中医养生治未病学,五运六气与先天体质学,中医美容与抗衰老,中医结石病与妇科不孕证的调养。

预约吴医生请致电: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jc/420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