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西安市第五医院风湿免疫科二病区

时间:2018-6-7来源:妇科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根据中医理论,防治疾病顺应天时变化,“伏九贴敷疗法”是以“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理论为依据,在中国旧历节气的初伏、中伏、末伏,一九、二九、三九期间,采用中药外用穴位贴敷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

  伏九贴敷疗法属于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在三伏、三九进行穴位贴敷。“内病外治”的疗法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多方面。起源于秦汉,创新于现代。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相应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脉。

  “三伏”乃炙热之时,病邪最弱,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药物更容易由肌肤渗透入穴位,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效。同时这段时间机体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积极采取祛风除湿、疏散寒邪、通络止痛的中医治疗可达到最佳的疗效。“三九”乃严寒之时,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进行穴位贴敷,能温阳益气,祛风散寒,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针对因风、寒、湿邪侵入机体,阻滞经络,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引起的关节痹痛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寒性关节痛、产后风湿等风湿病以及腰膝冷痛、四肢不温、老寒腿、空调病等风湿症;同时也可以治疗体虚感冒、慢性咳嗽、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脾胃病;痛经、女子宫寒等妇科病。

  以上病症发作季节性较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穴位贴敷疗法于病患发作之时开展,能有效减轻病痛,缓解症状;于伏九之时贴敷能提高肌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更有未病先防的功效。每三年为一个疗程。

主要功效:温阳益气,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贴敷穴位:辨证取穴。

贴敷时间表:

夏至:6月21日预贴敷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4-8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注意事项:

①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

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③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十分常见,主要因药物刺激所致。对小水泡可表面涂以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及皮肤过敏,立即向医生汇报病情,对症处理。

④处于一些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则不宜进行敷帖。

⑤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或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也不宜贴敷。

⑥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⑦敷贴期间应禁食辛燥、寒凉、肥甘滋腻之品。

⑧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影响治疗效果。

贴敷地点:医院住院部12楼风湿免疫科二病区

-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用什么药才能好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jc/666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