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行商人打造戏剧广东品牌

时间:2016-4-20来源:妇科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10三行商人》打造戏剧广东品牌

作为艺术研究部门的领头羊,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吴惟庆心中永久燃烧着艺术豪情,他不但策划、监制了数十台戏剧、影视剧、戏曲作品,还在全国艺术研究所中率先成立由艺术学科带头人牵头、按“研究、实验、制作”三位一体模式运作的工作室制度―――这类创新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近日,由他担负艺术总监兼编剧的第一台反应广州10三行历史的大型话剧《10三行商人》将于本月26日、27日在羊城舞台上演,本报就该剧全新的剧本创作、全新的运作模式等方面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吴惟庆《10三行商人》舞台布景脸上长白癜风应用很多科技手段,很新颖。闫卫摄《10三行商人》塑造了10三行商人的形象,以情动人。闫卫摄

(以下简称“记”):大型舞台剧《10三行商人》行将上演,你既是艺术总监又是编剧,谈一下创作的初衷。

吴惟庆(以下简称“吴”):立足岭南文化、打造岭南题材的戏剧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主旨。近年来,我们相继成功地创作了一批这样的作品,如2000年的反应广州人自强自立的《西关女人》,2002年的反应陈铁军、周文雍烈士爱情故事的舞剧《风雨红棉》等等。我们的创作之所以立足岭南文化,是由于岭南文化既是我们广东的特点,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像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都是以岭南特点取胜的,但是戏剧至今还没有构成岭南流派,如果我们不把这么丰富的矿藏发掘出来,就太惋惜了。这次,我们希望从题材入手,寻求独特的岭南戏剧风格,张扬岭南文化独具的时期风采,把它打造成1台真正反应岭南风格的戏剧。

记:把10三行的历史搬上舞台肯定具有一定的难度,你是如何掌控这个剧本的?

吴:广州有连通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外贸港口的历史,说明这里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之地,是中国最著名的商埠。历史上的粤商曾叱咤风云,而独揽中国外贸85年的广州10三行是很光辉的一段。我们选择这个题材是为了宏扬这段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的岭南文化、广东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记:剧本是一剧之本,可现在的“1本难求”给戏剧创作出了个大困难,你认为“1本难求”的缘由是什么?

吴:实际上,隔山买牛、闭门造车、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没有用现代的审美观念进行创作,没有根据剧团、剧组和演员的个性进行创作等都是造成今天“1本难求”的缘由。

剧本的创作和文学创作不完全一样,文学创作以文字为终极目的,而剧本创作的终极目标是在舞台上,其中有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乃至是三度创作的进程;另外,脱离生活、只顾抒发个人的一些情感、感受,则会致使舞台上出现主题先行、人物概念化等问题,令作品缺少观赏性、艺术性,显得非常苍白。

记: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

吴:我觉得剧本创作应注意以下3点:第一,剧本创作一定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按市场的需求去创作,不能脱离市场。实际上,市场就是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由于舞台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观众,观众喜欢看才能实现你的审美价值,否则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要符合剧团、演员的个性。现在有人写剧本不斟酌舞台因素,这样的创作成功率必定很低,由于每一个剧团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如有些团善于演喜剧,有些团善于演悲剧,所以要有的放矢地根据剧团、演员的个性进行创作;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像我们的《10三行商人》一样,采取剧组优化组合,组建一个合适演绎这个戏的组合,把它变成舞台作品,这样就能发挥它的优势。

第三,创作也一定要符合现代的审美要求,由于时期在前进,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提高,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旧观念上,观众就不会买账。现代审美有三个要求:1是要有时代精神,不能在精神上落伍,要与时期同步乃至超前;二是要富有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不富有人文精神的戏是很难动人、很难感人的、很难给人启示的;三是要体现现代高新的舞台艺术,就是要有新的视觉效果。

记:你如何看重金征集剧本这类做法?

吴:我个人觉得重金征集剧本好比隔山买牛,由于广州也试过几次,结果获奖的剧本不适合当地的剧团用。我认为造成这类后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根据当代需要、剧团的需要、演员的个性进行创作。我的《10三行商人》在一度创作之前就与二度创作磨合,让导演、舞美参与,与他们充分讨论后先写提纲,大家认可了我才根据导演的切入角度和舞台的要求动笔写剧本。这类策划性创作与闭门造车的文学作品不一样,它是1门综合艺术。我觉得我们这类策划性创作会成为将来创作的主流。

记:在“1本难求”的情况下,有人改编名著,像广州话剧团的新作《白门柳》就是这类做法,你觉得改编名著是不是是一条捷径?

吴:改编名著也是一条路,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它是捷径,由于作为名著,它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这就为戏剧创作提供了好的文学基础,等于站在伟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其次,原著又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就有利于剧目的宣扬推行,因此现在有一些艺术团体找一些主流社会熟习、认可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中国京剧院在改编《图兰多》。但是,把原著变成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是个全新的创作进程,获得成功也不那末容易,这就既要看改编者能不能充分理解原著、熟不熟悉舞台,否则给人的感觉是看戏不如看小说,也是失败。

记:有的导演不用剧本照样可以导出好戏,作为编剧,你如何看剧本的作用?

吴:剧本是全部剧的基础,在剧中还是起到1剧之本的作用的。但是,1剧之本不等于说要先有剧本,它可能出现在最后,如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好编剧奖是没有剧本的,有个故事开头和结尾,有个创意,二度创作就可以根据其创意、结构进行加工提高,进行再创作。所以,现在很多传统的观念正在被打破。

记:艺术定位问题在戏剧生产中至关重要,你觉得《10三行商人》的艺术寻求是什么?

吴:《10三行商人》作为一部舞台剧,首先要好看,要能打动人,从戏剧文本到表现形式,从戏剧表演到语言,都要强化其观赏性,赢得观众。

其次,《10三行商人》采取策划性的创作组合,文体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与导演、舞台美术紧密结合,希望以一种富有舞台观赏性的舞台视听效果出现在观众眼前。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再次,《10三行商人》的故事以人为本,塑造了10三行商人的形象,以情动人;在导演上寻求一种历史氛围下的大气,整台戏富有浓厚的岭南风情;在舞台布景应用了很多现代科技手段,既传统又现代,特别是火烧10三行的场景,使人触目惊心。

记:《10三行商人》的运作机制在今天的戏剧界是全新的,你觉得这类运作机制新在哪儿?有甚么成效?

吴:这类制作人方式剧组制打破了之前的惯用手法,其优势就是可以按需选取合适的艺术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这类组合不但指演员,还包括舞台综合艺术的各个部份,舞美、灯光、音响、服装、化装各部门都采取签约情势合作,职责分明。另外,这是一个可以进行真正成本核算的实验,由于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国办团体的人员、物业等国有资产,连排练场、灯光、音响都需列入本钱。而且效力极高,从5月12日开排制作,到6月20日彩排,40天就排出这台大制作的舞台剧,很多人都说难以相信。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jc/78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