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妇科病,此穴很重要

时间:2021-4-13来源:妇科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为什么来咨询妇科问题的网友,你搭配的穴位中都有八髎穴呢?

  因为女人生理的特殊性,所以女人的问题更麻烦,除了人所共有的疾病外,还存在经、带、胎、产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往往与身体的其他问题总错夹杂在一起,把病情搞的更为复杂。比如,女子的很多失眠、便秘,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等,都是由妇科问题导致的,医生如果不考虑妇科因素,用常规的方法去治疗,往往没有疗效,或者不能根治,容易复发。所以,古代很多医家总是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短短的8个字可见妇女疾病的棘手程度。一般来说,女子初潮以后,其治病养生就要考虑妇科因素了。

  对于形形色色妇科的问题,完美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八髎穴。

  八髎穴是八个穴位的总称: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八髎穴这个区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身体健康的人,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穴是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不仅是妇科疾病,对男科疾病而言,八髎穴都是重要的调理穴位。

  八髎可以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便秘、盆腔炎、男科如阳痿、早泻、性冷淡、前列腺炎等等病症。其主要目的,是让此处的经络和气血畅通。

  如何搓八髎?

  找到了八髎的位置后,如何操作呢?请看下面这张示意图:

  

  常见各种病症如何艾灸八髎?

  治宫颈炎的艾灸配穴

  艾灸选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

  艾灸选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血虚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肾虚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用温和灸,用艾灸仪同灸。

  血寒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气郁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艾灸取穴: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治疗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属于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

  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

  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

  艾灸取穴:百会、神阙、子宫、三阴交、八髎穴位。

嗨!亲~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诚邀大家留言讨论!朝颜感谢您的传播分享!同时,如果您想艾灸或对艾灸方法有什么疑问等,可以在首屏下方留言,每天都有专人回复。

赞赏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zl/1044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