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妇科病
导读
本周的主题是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运用,前几日已经讲解了本方最常用的脾胃疾病,是其常法。知常达变,本方同时也可以用于失眠等内科疾病。其变法之用,也可用于妇科。今日就来看看该方在妇科的应用。
壹
经行口糜泄泻
童某,女,34岁。年4月16日初诊。
四年前患口腔溃疡,每年发作约2~4次,曾多方求治无效,追问病史知其所服多为苦寒之品。近2年余,每值经期口舌糜烂辄发,经净则渐愈,伴见大便溏薄,日2-3次。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年4月1日。查口腔粘膜及舌边有数处溃疡,舌红苔黄腻,脉细滑。
证属脾虚胃热熏蒸,上热下寒。治宜清上温下。用半夏泻心汤化裁:黄芩、半夏、党参、白术各9克,黄连、炙甘草各6克,干姜12克,大枣3枚。
服3剂后复诊,口舌糜烂未再新发,大便日1-2次,质仍稀,舌脉同前。守前方继服7剂,嘱其下次月经前一周来诊。
年5月3日三诊,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前方白术加至20克,7剂。服5剂后月经来潮,口糜未作,大便仍不成形。上方去黄芩,加苡仁30克。嘱其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脾虚、胃有蕴热,经行冲气偏盛,挟胃热上冲致口糜。久服苦寒之品更损及脾,脾失健运而致泄泻。此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若一味用苦寒清上热则脾土更伤致泄泻日久不愈,若温补健脾恐助其火而口糜更甚,故选用半夏泻心汤以清上温下而获良效。
贰
妊娠恶阻
李某,女,26岁。
妊娠6周,泛恶吐酸,口干不思饮,胃脘痞满,溲少。舌苔黄腻,脉细滑数。
证属寒热互结,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宜调和寒热,平冲降逆和胃。
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黄芩、党参、旋覆花(另包)各9克,黄连、干姜各3克,竹茹12克,大枣4枚。4剂,日1剂。
服药后胃脘仍感痞满,余症均减。前方去干姜、黄连,加陈皮9克,砂仁6克,服7剂而愈。
按:妊娠恶阻,多以脾胃虚弱及肝胃不和治之。然临床上寒热错杂之证亦不少见。笔者认为半夏泻心汤不但治疗内科胃肠病确有功效,对于治疗寒热错杂之妊娠恶阻亦不失为一良剂。方中半夏虽为妊娠禁忌用药,然“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在临床上各型恶阻的治疗亦多选加半夏而获得良效。
叁
不孕症
田某,女,29岁,医生。年3月7日初诊。
婚后4年余,3年前曾于孕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一胎。此后3年同居未孕。曾行多种检查及治疗,盆腔碘油造影提示:“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通畅”。诊刮病检报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测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上升较慢。其爱人精液检查正常。屡服健脾及补肾填精之品不效。患者平素小腹冷感,胃脘嘈杂胀满,大便质稀,1~2次。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年2月27日。舌红苔薄黄腻。
证属寒热互结,胞脉受阻而致不孕。治宜调和寒热,理气温经。投半夏泻心汤化裁:半夏、党参、香附各12克,黄芩、干姜、陈皮各9克,黄连、炙甘草各3克,大枣3枚。
服5剂后胃脘嘈杂明显减轻,苔薄黄略腻,余症同前。上方去香附、黄芩,加白术12克,桑寄生15克。服药月余来诊,月经已40余天未至,经查HCG升高。告知有孕并予以和胃安胎之品以调养胎元,后足月娩一男婴。
按:此例患者为寒热痰湿互结于中焦,气机不畅,胞脉受阻而致不孕,予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和寒热畅利气机,虽不刻意种子安胎,但整体辨证论治却收到异曲同功之效。
引自《半夏泻心汤治疗妇科病举隅》
?end?
排版:乔迎欣,徐怡
医者张林
扫码
- 上一篇文章: 夏氏脐针盘龙针治疗妇科病及疑难病特效治
- 下一篇文章: 基层活动任圩街道开展关爱女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