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及病害的对症下药

时间:2021-8-11来源:妇科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难题已不再是水肥问题,而是日益严重的病虫害,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起初使用套袋技术,确实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经济作物的病害已日趋严重,这些病害主要致病菌有真菌、细菌、线虫等;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1.甲基硫菌灵,商品名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最初是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出来的。能够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使用浓度:70%甲基托布津~倍。

2.丙森锌,又名安泰生。丙森锌是一种广谱、速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其他名称安泰生。制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理化性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为米色粉末。具有特殊的气味,密度0.28,pH5.2,悬浮稳定性大于75%,湿润时间小于秒,含水量小于2.5%,常温贮存稳定性2年以上。毒性:按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丙森锌属低毒杀菌剂。对蜜蜂无毒。作用机制:丙森锌的杀菌机制为抑制病原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3.代森锌,为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纯品为灰白色粉末,工业品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硫磺气味。在碱性、高温、潮湿、日光照晒条件下不稳定。对人畜低毒,但对人的皮肤、鼻、咽喉有刺激作用。对植物安全无污染。主要剂型60%、65%和80%可湿性粉剂,4%粉剂。

代森锌对植物安全,化学性质活波,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较小。

4.代森锰锌,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目前,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锰锌加工配制而成,锰、锌微量元素对作物有明显的促壮、增产作用,通过十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不用其他任何杀菌剂完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主要防治对象: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霜霉病,荔枝霜霉病、疫霉病,青椒疫病,黄瓜、香瓜、西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棉花烂铃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斑、条斑病,烟草黑胫病,山药炭疽病、褐腐病、根颈腐病、斑点落叶病等。

5.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颗粒剂~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14.3~16.6g(有效浓度14,3~16,6mg/L)。发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建议用~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20~33g有(效侬度20~33mg/L),间隔7~14d连续喷药2~3次。

6.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研究发现:戊唑醇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

针对蔬菜和果树一些疾病的防控,小编为大家推荐合适的有效杀菌剂,

一、霜霉病

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用药

霜霉威、代森锰锌、、代森锌、丙森锌、多抗霉素、氟环唑、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

二、白粉病

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侵染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用药

晴菌唑、嘧菌脂、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腐霉利、甲托、

三、叶斑病、叶枯病

有三种症状:一种是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第二种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第三种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危害瓜类作物严重,分布较广,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

用药

代森锰锌、代森锌、嘧菌脂、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丙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甲托、晴菌唑、吡唑醚菌酯。

四、灰霉病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用药

啶酰菌胺、嘧霉胺、乙蒜素、多抗霉素、腐霉利、异菌脲、咪鲜胺、乙霉威、咯菌腈。微生物菌剂“真克”

五、立枯病

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真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用药

恶霉灵、乙蒜素、代森锌、多抗霉素、宁南霉素、代森联、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三乙磷酸铝、多菌灵、甲托

由真菌性病害侵染,分为早疫病和晚疫病两大类,发生于茎、果实及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

用药

代森锰锌、代森锌、百菌清、嘧菌脂、氧化亚铜、多抗霉素、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丙森锌、氧化亚铜、异菌脲、嘧菌脂、苯醚甲环唑、乙磷铝、乙蒜素、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醚菌酯。

六、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侵染,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用药

咪鲜胺、代森锰锌、嘧菌脂、百菌清、松脂酸铜、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烯唑醇、多菌灵、腐霉利、甲托、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七、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真菌病害侵染所致。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用药

霜霉威、乙酸酮、恶霉灵、代森锰锌、多抗霉素、烯酰吗啉、甲霜灵、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微生物菌剂“根之星”。

八、病毒病

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主要分为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畸形型,蚜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

用药

宁南霉素、吗呱乙酸酮、二核苷三氮唑、盐酸吗啉胍·锌、十三烷胍、氨基寡糖素、三十烷醇。康普森“菌毒克”。

九、软腐病

叶枯唑、中生菌素、春蕾霉素、异菌脲。

十、黑星病

代森锰锌、戊唑醇、烯唑醇、腐霉利、晴菌唑、嘧菌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

十一、果实轮纹病

代森锰锌、戊唑醇、甲托、多菌灵、中生菌素、代森联。

十二、纹枯病

、己唑醇、百菌清、、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属于传染性病害,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旦发现应立即处理,严重时造成整株植物的死。

声明:文章内容有参考媒体文章,图片来源网络,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欢迎扫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zl/1160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