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访惠聚之星奏响振兴曲,当好
访惠聚之星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全区各“访惠聚”驻村(社区)工作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扎实推进新时代“访惠聚”驻村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在接续奋斗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37期,看看“访惠聚之星”的精彩展示。
01“创业+”奏响小村幸福曲记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驻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塔瓦克其村工作队
“阿力木,最近生意怎么样?”“林书记快进来喝杯水,自从步行街这边升级改造后,人流量比以前多了很多,每天能多挣多元呢!”在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塔瓦克其村步行街,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林卫斌正在了解村民阿力木·图尔迪家商铺经营情况。
塔瓦克其村临近镇农贸市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实地调研后,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0余万元,将村步行街内91家商铺进行升级改造,统一规划商铺外墙、铺设地砖、制作新的商铺牌匾,并在步行街建起了有30余个摊位的村级小巴扎夜市,帮助接通水电,吸引村民创业就业。
为积极引导有创业意愿的村民自主创业,工作队专门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安排专人对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并根据个人特长提供商铺经营类别建议;邀请县技工学校老师来村开展美容美发、电焊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提升就业技能。
学习缝纫技术
“我以前就想在家门口开个裁缝店,工作队得知我的想法后不仅给我提供就业参考意见,还邀请村里的裁缝师傅给我传授缝纫技术,帮助我在步行街开起了一家裁缝店。现在,来我店里的人越来越多,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村民阿依古丽·毛拉说。
由于步行街地理位置优越,商铺又进行了升级改造,还有工作队帮助规划经营类别,村民们创业信心越来越足,纷纷加入步行街和小巴扎夜市创业行列。
目前步行街和小巴扎夜市共有商铺90余家,带动全村百余名村民在这里经营商店、服装店、小吃店等,人均月收入余元。小巴扎夜市盘活了步行街的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人有事做,月月能增收,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
工作队引导村民通过创业实现了增收,如何为村民营造更加宜居美丽的村庄环境,又成为工作队努力的方向。
“我没想到,住了一辈子的小村庄变得这么美,每天在小广场上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心情特别舒畅!”村民帕夏·奥布力开心地说。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们就会结伴来到村文化小广场跳舞、散步、健身、聊天,孩子们则在广场上尽情地玩耍。
年初,为改善村人居环境,工作队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0余万元,在村里修建占地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小广场上建有乡村大舞台、纳凉亭,安装有健身器材等设施,两旁的墙面上还绘有“仁、义、礼、信、孝”等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墙绘,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村民的农闲生活,还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保持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洁,工作队制定全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分区划片包联指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环境整治工作和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申请60余万元项目资金购置13个垃圾船和1辆压缩式垃圾车,引导村民养成定点倾倒生活垃圾的习惯;组织专人对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清洁,每周组织村民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工作,对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和村民庭院环境卫生进行评比表彰;引导余户村民开展庭院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搭建葡萄架、房前屋后建起了小菜园;筹资1万余元购买盏太阳能入户照明灯安装在村民家门口;为全村道路安装护栏、硬化村内道路……
文化娱乐活动
环境美了,村民乐了。行走在今天的塔瓦克其村,文化小广场上休闲健身器械设备齐全、村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金叶榆、紫穗槐绿意盈盈,人居环境的改善让村民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打起手鼓唱起歌,幸福生活我来说,感谢咱们的工作队,让百姓过上好生活……”在乡村大舞台上,村民用改编的歌曲唱出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夜晚的彩灯照在村民脸颊,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让村民有稳定收入、乡村变得美丽宜居是我们驻村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变得更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林卫斌坚定地说。(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王媛媛、郭涛涛供稿)
02扎根山村育沃土凝心聚力只为民记兵团农业农村局驻策勒县奴尔乡阿其玛村工作队
“今年我在合作社分红2.7万元,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我们发展养殖业的思路可真不错。”在策勒县奴尔乡阿其玛村黑头羊养殖合作社分红现场,拿到养殖分红的村民萨迪尔·阿卜杜克热木高兴得合不拢嘴。萨迪尔所在的养殖合作社是兵团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养殖业的成果。
阿其玛村平均海拔米,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足2亩,有6万亩高山草场,常年以来村民以粗放型养殖为主。工作队入驻以来,建强基层组织,发展畜牧养殖,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驻村伊始,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不清、权责不明、服务群众能力较弱的问题,工作队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首先从规范制度抓起,指导督促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13项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和办事流程,实现工作有人抓、办事有程序。
帮带村干部
为不断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结成6个帮带对子,一起学政策、干工作、促提高,在思想上引,方法上教,给村干部交担子、压任务,督促认真履职尽责,形成工作合力。为解决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等问题,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后备力量培育工作,建立“选、育、带、用、管”全链条式培养制度,从致富能手、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培养7名政治坚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村民作为后备力量,选拔3名优秀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人,发展党员7人,为村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工作队的帮带下,现在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明显,村干部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干劲也更足了。”村党支部书记艾拜杜拉·阿卜杜拉感慨地说。
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培育壮大畜牧养殖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工作队和村“两委”首先从改良羊的品种着手,申请派出单位帮扶资金万元,引进波尔和萨福克等良种肉羊和多胎羊余只,改良优化羊养殖品种,为全村养殖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为加快养殖业发展,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村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形式让零散养殖户抱团发展养殖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合作社运行章程,制定入股、生产、管理、分红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由养殖经验丰富的致富带头人麦提玉苏普·麦提图尔迪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致富。
为引导村民主动入社养殖,工作队挨家挨户讲解合作社养殖的好处,在工作队员耐心细致的动员和鼓励下,12户村民将只羊入股合作社。时隔一年,合作社第一批只羊出栏,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万余元,合作社12名成员人均分红余元。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合作社发展的越来越好,很多村民都争相入了社。有了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我有信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麦提玉苏普说。
截至目前,全村已有户村民加入养殖合作社,羊养殖规模达0余只,带动31名村民在合作社就业,人均月收入元。
检查牲畜生长情况
为适应合作社规模扩大及养殖技术需要,工作队先后组织89人次外出参加畜牧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邀请畜牧养殖专家进村开展技术帮扶,先后为村民开展《畜牧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青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知识讲座32场次,不断提高村民科学养殖水平。
截至目前,全村羊存栏突破只,户均养殖35只,人均纯收入达1.2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在大力推进畜牧养殖的同时将充分利用高山牧场进行旅游推广,形成养殖业和旅游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根俊说。(和田地区“访惠聚”办公室刘怡、乔飞、景岩斌供稿)
03带出好班子铺就富路子记新疆农业大学驻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工作队
“今天的宣讲很成功,但是对个别名词的解释还不是很清楚,来,我再给你说说……”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委会,刚刚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的村干部如古彦木·艾麦尔和自己的“师父”工作队员开赛尔·艾斯卡尔坐在一起,共同梳理宣讲中存在的不足。
如何让村干部从不会干到干得好,从没思路到有办法,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健全“传帮带”制度,引导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村级后备力量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带对子,让工作队员当老师,手把手教、面对面带,让村干部有担当、有作为。
收集困难诉求
“工作队员大多都有教师工作经历,在工作中,工作队员帮办不包办、指导不领导,从总结材料撰写、入户走访等方方面面,为每名村干部制定了详细帮带计划,大家成长有目标、有奔头,现在不少村干部都能独当一面了。”村党支部书记依明江·艾麦尔说。
强学习、抓作风、重实效。工作队指导村“两委”不断完善考勤、会议等工作制度。将村干部帮带成长情况和日常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工作队员年度考核,压实帮带责任,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有压力才有动力。如今,我们指导村‘两委’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引导村干部把工作‘晒’在阳光下,将事务决策‘关’进制度笼子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也增进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了解和对村干部的认可。”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吴星霖说。
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村干部从被动干到主动干,工作能力的提升带动了群众满意度的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先后有8名优秀青年向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村“两委”将其中4名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
村干部办法多了,服务群众效率也高了,村民有什么事也都喜欢找村干部聊一聊。工作队在村委会打造“群众工作站”,建立动态收集、解决办理、反馈回访、群众监督和目标考核“五大机制”,由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轮流坐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多亏了‘群众工作站’,我的钱要回来了。”村民月尔尼亚孜汗·麦合麦提在县城工厂打工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右手受伤。因为医疗赔付金额问题,双方迟迟未达成一致。了解情况后,工作队多次与工厂负责人沟通协调,最终月尔尼亚孜汗拿到了13万元的医疗赔偿款。
事情的成功解决,让“群众工作站”成了村民倾诉困难诉求的首选地,工作队和村“两委”建立群众困难诉求台账,将每个问题责任到人,督促落实。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53件。
强班子只是开始,要想乡村振兴,必须强产业。工作队与村“两委”走访调研发现,村里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核桃、饲养牛羊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因缺乏技术、销售渠道不畅,导致收入不高。
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作用,先后邀请本校20多位农林牧专业老师到村开展农林技术、畜牧养殖培训50余场次,受益村民余人次。
为拓宽核桃销售渠道,工作队争取万元资金,在村里建设占地平方米的核桃交易市场,引导村种植大户管理核桃交易市场,通过订单式收购村民核桃的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核桃交易市场,指导村民分级销售,提升销售价格。
帮助村民收核桃
“以前我们把好坏核桃混在一起卖,容易压价。在工作队和合作社的帮助下,个大饱满的挑出来卖,一公斤能多卖三四元钱呐。”村民热合曼·玉散说。
此外,林果交易市场还为8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每个月能有多元的稳定收入。
为确保核桃顺利销售,工作队组织工作队员及派出单位老师利用抖音、
- 上一篇文章: 市场调查车市放缓节奏7月销量淡季将更
- 下一篇文章: 医讯医院妇科专家胡晓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