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后胎盘怎么处理的能不能吃对健康有好处

时间:2024/9/16来源:妇科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不是说这东西大补,美容养颜吗?怎么会害了我儿子啊?”0岁的李女士后悔不已。

一个月前,李女士顺产生了个儿子,听说胎盘美容养颜,于是就把自己的胎盘委托一家公司做成药丸来吃。出院后她母乳喂养的同时也在吃胎盘药丸。可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做法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李女士的儿子出生时健健康康的,但回家后几天,不知道怎么的,又哭又闹,拉肚子还发烧。去医院检查,竟然是感染了素有“婴儿杀手”之称的B族链球菌,情况危急被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过为期11天的抗生素治疗后,出院了;可没想到5天后,他又被送回来,检查之后发现,还是同一种B族链球菌感染。

到底为什么会反复感染呢?经过医生检查、询问后推测,孩子短时间内两次感染B族链球菌最可能的来源是他的妈妈正在吃的胎盘!医生推测,制作药丸的公司没有对胎盘做细菌检测,也没有进行杀菌处理就做成了药丸,细菌就这么被李女士吃进去了,进而感染了她儿子。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跟李女士一样,把胎盘当做美容养颜补品,有些人甚至高价购买胎盘来吃,还催生了一条胎盘“黑色产业链“。

一、吃出来的人体胎盘“黑色产业链”

其实,早在年我国原卫生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曾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年,《中国药典》也把紫河车(即胎盘)及相关中成药移除,原因是存在安全风险。

但正所谓市场是由需求驱动的,需求是市场的基础。因为还有很多人认为胎盘是上好的补品,还在食用,有需求,也就催生了一条黑色胎盘交易产业链,而且屡禁不绝。

年,新京报报道了一家私人团伙倒卖胎盘的新闻,医院动用各种关系收购胎盘,之后在脏乱差的小作坊里加工制成胎盘药丸,一个胎盘成本约元,摇身一变成了多元的高价保健品,倒卖团伙公然在朋友圈售卖,客户遍及全国。

年,澎湃新闻记者暗访了人体胎盘黑市,医院、殡仪馆等渠道以80-元不等的价格进购买胎盘,然后经过加工摇身一变成高价中药材紫河车。而对于胎盘中可能携带的有乙肝病毒、HIV(艾滋病病毒)、梅毒之类,贩卖者们表示他们只保证东西是真的,其他的毫不在意。

为什么国家有明确规定禁止,但胎盘交易却屡禁不绝?

关于这个问题,由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期刊记者去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受访基层干部表示,胎盘交易屡禁不绝可能是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禁止买卖胎盘的法律法规,且对胎盘捐献、管理、检测等环节也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这就导致了相关监管部门在审核的时候,只要紫河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规范就可以通过,随之流入市场。针对这一乱象,受访干部和专家建议,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全流通体系监管网络。

二、胎盘到底“补品”还是“毒药”?

胎盘是从古至今都备受推崇的上佳补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记载,认为它能补气养血、温肾益精等。相传慈禧太后在中年后常年服用足月头胎男婴的胎盘,以此来永葆青春。

不仅在中国,就连向来嫌弃动物内脏的西方人也“迷恋”吃胎盘,美国著名网红金·卡戴珊也曾把儿子的胎盘制作成药丸服用,她说服用药丸后明显能感觉到体内能量的涌动,对于预防产后抑郁有很大好处。

胎盘真的有那么补吗?

关于这个问题,年,美国《美国妇产科学》期刊发布的研究指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胎盘对人类有任何临床益处。且不论是生、煮、脱水或是制成胶囊,都是同样的结论。同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食用胎盘发出警告,报告中指出母亲食用胎盘很可能会导致胎儿继发细菌感染。

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闵保华指出,如果母体本身携带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话,胎盘也可能会携带病毒。日常通过炖、煮等方式难以将胎盘内的病菌%杀灭,食用后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且胎盘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蛋白质,在煮熟后与普通的肉类之间没有明显区别,自然也谈不上有特殊的功效。

三、正常情况下,胎盘怎么处理?

在临床上,胎盘属于“医疗垃圾”,是有很严格的处理规范的。

一般医疗机构会在分娩前与产妇签订处理知情同意书,由产妇决定是否自行处理。但如果是携带病菌的胎盘,需要医疗机构对其进行规范的处理。这类胎盘属于医疗废物的范畴,需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进行消毒处理。

所以说,胎盘真没传言说的那么补,迷信胎盘功效的醒醒吧。

互动:你吃过胎盘吗?

参考资料:

[1]《人体胎盘黑市交易屡禁不绝:“白名单药材”走“黑路子”?》.半月谈.-08-10

[2]《男子偷运个胎盘被捕…胎盘真能吃吗?》.医学界.-06-21

[]《他们竟然吃胎盘!甚至催生了暴利黑色产业!》.健康时报.-05-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jc/1473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