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学牡丹开
也学牡丹开
当前位置:资讯《瓷都德化》报第43期总280期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正文
也学牡丹开
发布日期:来源:《瓷都德化》作者:剑平阅读次数:55
其实与《德化报》搭上边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因工作的原因,我成了《德化报》的通讯员,也因此结识了当时县委报导组的一帮人。说实在的,当时我较喜欢《德化文学》。也许是父亲所经历的时期留下的教训太深,使他对逃离政治有种骨子里的天然。我又从小受其影响,对纯文学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偏执地认为有故事、有情节、有文彩、有感情的文字才算文章,才是真工夫,至于稿件、政务公文只是快餐而已。文章千古事!阅读过后即扔到一边的,归不到文章的行列;因了这类有色眼光,使我并没过量去关注这份报!
命运总爱开玩笑!1999年我从县教育局调到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晃眼一干就是13年!从不喜欢、不熟悉的文体到朝夕相处、庖丁解牛般熟悉纯熟,经历了一段很是煎熬的时光,渐渐地与《德化报》又扯上关系了。由于写材料不能不关注县域内产生的、展开的一系列事情,而且我们写的东西不时也会在初版的显要位置出现。固然,都是经过后的仅剩要点标题的报导。这也让我琢磨报纸是怎样删次择要、转换文体、提炼标题、角度切入等,领会不同文体形式上的异同点。有些我们写的正儿八经的公文材料,经过之手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一番,竟是极有说服力的好文章;太监文章竟然也能焕发青春。
有段时间,我曾负责采编《德化政报》,常去找报社的朋友索取照片,地点常定在原县印刷厂。报社的朋友常常守在印刷厂排版室的电脑前,这使我逼真地体会到办报人的不容易。每周一报,每报四版,周末印刷,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遇上领导临时要求加入某项内容的时候,常常就要白加黑了。从中也知道了,单就一个版面的编排就有很多学问,甚么内容应放在头版头条,图片如何搭配、版面如何安排才公道科学;既要避免断版,又要统筹美观;既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又要寻求有所突破;既要讲政治,又要有文艺。林林总总,触及的知识面极广,如何兼顾斟酌,决非简单的事情。校订也是一个大工程,确保文字不出差错一项就够受的了。把某位公司总经理打漏成总理睬出笑料,而把总理写成总经理可是会酿成大错的;因而编校人员常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怕犯方向毛病,又怕犯低级失误,终年必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那根神经得常绷得牢牢的。
由于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也由于一类人爱上一类事,都是弄文字的,难免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总有相同的话题,多年的耳闻目睹,心中颇多感慨。好在《德化报》具有1帮思想敏锐、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的办报人,多年来报办得风生水起,赢得了很多荣誉和众多赞誉。后来《德化文学》停刊整合到《德化报》,让该报具有了更多读者。记得当时第三版的文学副刊上还效仿《福建》的武夷山下栏目,设立了驾云亭下专栏,刊发杂文,结合现实,针砭时弊,宏扬真善美。记得徐艺星老师写的几篇杂文,不但文笔辛辣,而且幽默风趣,让人赞呼痛快,为报纸增了很多光彩,惋惜这个栏目后来取消了。或许写散文的人多,写杂文的人少,稿件不足使然吧。
其实,一方水土如果能滋养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将会为这方水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土加分增色。办好一张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但要有1帮酷爱文学、甘于孤单的文化人和文化粉丝,还要有孕育这张报纸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更要有一个良好的办报环境和好时机。多年写政务文章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其实文以载道、诗言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章的功能都是相同的。文学作品与政务文章各得其所、互通互动、并行不悖。经典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流传千年照旧脍炙人口,深受喜欢:好的文章,可以让人读后心情愉悦如沐春风,或掩卷之余,思考人生或社会,明辨是非善恶。而政务文章的时效性、社会性和针对性更强,所谓文字秘书则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思想贯穿到文章里,为领导当顾问,供参考,以便做决策,以此体现自己的想法。寻章摘句雕虫技,经纶政务济世才!如此说来,非传统文学的政务文章的实用性更强,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作用更直接明显,轻视不得。《德化报》作为县级报刊,不但能及时反应地方发展变化,传承陶瓷文化,引导教化民众,传递正能量,还可集合培养了一批文学发烧友。如此看来,一张小报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一张锃亮名片,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可小觑。
清朝文人袁枚的诗《苔》写道:白天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是低级植物,可它在卑劣环境中,一样有旺盛的活力,执着地绽放自己,开出牡丹的富贵灿烂。一个小县城,一张小报纸,一些小人物,未尝不是一样!人微,有时也可言重一回,报小,不时也可吸人眼球一番。
《德化报》后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又改名为《瓷都德化》了,见证着她的成长,对她,我开始恋上了、不舍了,衷心祝贺她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憨鼠责编:琼子]
- 上一篇文章: 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材地方本科
- 下一篇文章: 收视率造假获暴利花200万挣1500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