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医共杂治之,人有先尝者,何可行毒

时间:2025/3/19来源:妇科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尝药制度与宫廷谋杀谋杀是一种有意义的杀人行为;从对手的死亡,杀人者可以获得实质或心理上的利益。这就是霍显说服淳于衍的最主要理由: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谋杀,不是失去理智的杀人,而是步步为营;如19世纪英国作家德·昆西(ThomasDeQuincey)的《论谋杀》所说:所有的谋杀犯都具有一些必要的天赋。他歌颂布局精巧、不着痕迹的杀人即是一种艺术,值得像欣赏绘画、雕塑等艺术巧思。附子一毒,有取得容易、达成杀人效果(有些毒药不至于杀人)、中毒者死后特征较不明显等优点。问题在深宫大内,如何对皇后下手?李贞德说:医者对自我的界定在于用针药疗疾。淳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大丸或谓即泽兰丸,是产后要药。附子亦妇科用药,自《金匮要略》至《千金方》都用来疗产后中风、寒痢、崩伤、虚劳等。杀手医者的自我界定并不以针药为最主要的判定。按作者的逻辑,淳于衍取附子的原因是其为妇科用药,而皇后之所以中毒是吃了未经炮制的附子。可是,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的所谓并合,应该如何理解比较适当?淳于衍一时怀疑,没有马上答应霍光夫人的要求,原因是药杂治,当先尝,唐代经师颜师古注质问:与众医共杂治之,人有先尝者,何可行毒?宫中的医药活动为集体作业;皇后身旁有人进行毒物测试,就算持有未经炮制的毒附子也难入她的口。身挟剧毒、深入宫外,淳于衍心想如何满足丈夫的心愿,同时又忖度着:使用何方式让尝药的人吃了没事,欲可以将毒药让许皇后顺利服下?西汉宫廷的医官系统分二系:分属于太常与少府,前者负责祭祀礼仪,后者管理皇族生活等。除了医官之外,大臣或外戚参医药事,如《汉书·杜周传》:昭帝末寝疾,杜延年典领方药;《后汉书·马防传》,显宗晚年病重,马防入参医药。这应该是临时差派或任命,非为常规。而本章故事的主角淳于衍,应非常驻宫中的医者,其性质为待诏的身份。成帝即位之明年,令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王莽时有用方技诏黄门者;这些都是通晓医药以听候传唤为皇室服务者。此外,汉代的加官制度,太医加了侍中、中常侍等则可以出入宫禁。皇室诸医负责治疗皇帝疾病等医事,其直接参与政治斗争亦颇频繁。举例来说,武帝时太医令随旦造谣李广利家室被族灭,导致李广利投降匈奴,《史记·匈奴列传》:有诏捕大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哀帝时,侍医伍宏为东平王刘云后舅,成帝末时参与谋弑皇帝,也就是通过诊疾为途径,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几危社稷;哀帝即位后被杀。同样是哀帝时的太医令真钦,受到董贤的请托收集傅皇后的罪过,试图借此将董贤女弟推上皇后宝位。东汉末年,太医令吉本更直接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划除去曹操。因此,淳于衍以医者身份受霍光夫人之命,谋杀许皇后并不是个案;而中国宫廷政治与医者活动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值得持续注意的一个侧面。回到《汉书·外戚传》。淳于衍入宫服侍许皇后,可能是采取多位医者合诊的方式,其中有人负责尝药,后人有上书告诸医侍疾无状者,负责尝药者应该也是医者,这种情况至东汉章帝、和帝以下出现变化。君父因疾病饮药,臣子必先尝度其可否而后进。《礼记·文王世子》:疾之药,必亲尝之;又《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由此可知,尝药是为人臣、子者应尽之礼,并不接受他人代劳。贾谊在《新书·修政语》:药食尝于卑,然后至于贵;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玉杯》通过古典《春秋》的人事,来阐述人的心志、办事的动机;其中提到儿子不为父亲尝药,其罪如同弑父:臣之宜为君讨贼也,犹子之宜为父尝药也。子不尝药,故加之弑父;臣不讨贼,故加之弑君。其义一也。所以,《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的孝行: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许平君皇后再度怀孕时,长子刘奭年幼;因此主要由乳医等侍疾、尝药。汉代尝药制度的一大变化,即由医官转移至宦者,并且在执行尝药的人数也大为增加。《续汉书·百官志》: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宫、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转为兼副,或省,故录本官。又,《续汉书·礼仪志》: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医官负责诊疾、建议药方,与尝药系统分开,这无疑有积极防弊的意思;东汉尝药制度的改变,同时暗示着西汉宫廷用药安检曾经出现漏洞。不仅许皇后被谋杀一案可能为事实,西汉末年平帝刘衎即为王莽投毒所害。如前所示,尝药之量大约为十分之二以上。换言之,投毒者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上下其手。既然尝药有剂量上的限制,淳于衍即采用丸剂(不是附子汤),将生附子制成与大医大丸同样大小形状的药丸;也就是,将毒丸混入治病的大丸之中,以达成谋杀的目的。以下进一步解析其谋杀手法。汤与丸有何差别?《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丸药系将药粉以具有黏合效果的辅形剂(如蜂蜜等)制成圆球状。《本草通玄》卷四:丸者,缓也。缓养其正气。又《药治通义》卷九:丸之为物,其体也结势不外达,而以渐溶化,故其力最缓。相对于汤剂,丸药的药力缓和;许皇后若是经淳于衍喂食生附子汤,俄顷间即毒性大作,其投毒的嫌疑最大。章太炎《论古今权量》也说:古方汤重而九散轻,此就一服言也。若就一剂言之,则丸散与汤皆至斤许,丸以缓治,故尽剂或至月余,汤以急治,故尽剂不过一日。许后产后虚弱,实不必使用汤剂猛攻即可致命。丸剂药力缓和,试以《伤寒论》的抵当方说明。《伤寒论》第条,论太阳病蓄血证,其症状为小腹硬而胀满、小便自利,脉微而沉,方用抵当汤。此方用水蛭二十个、虻虫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伤寒论》第条,也是太阳病蓄血证,但症状稍轻,因此在治法上改汤为丸,宜抵当丸。其方水蛭、虻虫各减为二十个,桃人从二十个增至二十五个,大黄用量不变。上述各味,分制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李心机说:对比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服用量,显而易见,抵当丸比抵当汤的药效要和缓一些。再以淳于衍选用的附子来说,《伤寒论》对附子的应用多如汤剂。

转载注明  http://www.cdjhds.com/fkzl/1520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妇科病_妇科病常识_妇科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